當前位置:首頁>行業(yè)資訊>政策調整力促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升級
發(fā)布日期:2018-1-5 來源:千尋生活
步入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領到了政策紅包。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發(fā)布公告,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對購置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
早在2014年8月份,財政部等四部委就聯合發(fā)布過《關于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明確對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購置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優(yōu)惠政策為期三年零四個月。截至去年年底,該優(yōu)惠政策期滿。此次四部委新發(fā)布的免稅公告,其實是對現有優(yōu)惠政策的延期,也表明了國家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的積極態(tài)度。這對此前飽受補貼政策將提前退坡消息煎熬的新能源汽車廠家來說,無疑是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補貼政策和免征購置稅是財政部等部委推出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政策。與免征購置稅直接補貼消費者不同,補貼政策的補貼對象是新能源汽車生產廠家,廠家再向消費者讓利,補貼分為中央財政補貼和地方政府補貼兩部分。也就是說,凡是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可以獲得"免稅+國家補貼+地方補貼"三重優(yōu)惠。
應該說,補貼政策在支持新能源汽車生產和銷售方面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到2016年,中國市場已經占全球新能源汽車32%的市場份額,超過美國躍居世界*。但過多過寬的補貼政策也催生了諸多不合理的現象。部分企業(yè)受利益驅使,虛構產銷量騙取財政補貼的現象嚴重。
據媒體報道,2018年財政補貼政策正在收緊。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助理盧華平透露,政府傾向鼓勵高里程、低能耗車型。同時,取消地方補貼也是大概率事件。另有消息稱,北京市可能在2018年率先退出地方補貼。
事實上,國家在調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同時,也在研究建立以非補貼政策為主的"政策工具包"。其中,2017年9月公布的《乘用車企業(yè)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簡稱"雙積分政策")被普遍認為是激勵新能源汽車發(fā)展的長效機制。該項政策將于2018年4月1日起實施,2019年開始正式考核。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張進華認為,"雙積分政策"實施以后,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將通過積分制借助市場的力量倒逼企業(yè),推動企業(yè)加速電動化轉型,政府補貼也將逐漸退出,通過市場調節(jié)激勵新能源汽車發(fā)展。
除了"雙積分政策"即將落地之外,新能源汽車領域放寬外資準入也箭在弦上。去年8月,國務院印發(fā)《關于促進外資增長若干措施的通知》,表示將進一步減少外資準入限制;9月15日,發(fā)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聞發(fā)言人孟瑋曾表示,下半年,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將進一步放寬外資準入。11月9日,外交部確認,2018年6月前將在自貿試驗區(qū)范圍內開展放開專用車和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試點工作。
在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放開以及國內傳統燃油車企面臨"雙積分政策"壓力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領域正迎來合資潮,江淮-大眾、眾泰-福特等先后成立新能源合資企業(yè)?梢灶A見,今后,合資品牌將對自主品牌構成一定程度的挑戰(zhàn)。此外,在"互聯網+"等政策的推動下,新生代勢力涌入新能源汽車的現象引人矚目,BAT掀起與上汽、北汽等傳統車企合資合作,推動傳統汽車向新能源、智能化發(fā)展。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初具規(guī)模。根據中國汽車工業(yè)協會數據,2017年1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11.9萬輛,同比增長83%,月度產銷量創(chuàng)歷史新高;1-1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60.9萬輛,同比增長51.4%。業(yè)內預計,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70萬輛,2018年有望超過100萬輛。
眼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正迎來新的機遇,政府正在調整相關政策繼續(xù)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政策重點已經從單純關注數量增長向高質量發(fā)展邁進,通過補貼退坡、建立"雙積分"的長效激勵機制、引入外資"鯰魚"等政策,淘汰落后產能,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升級。
本站部分內容屬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聲明!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信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
最新資訊
最新產品
最新粉末冶金企業(yè)
關于我們|廣告服務|會員服務|網站建設|付款方式|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版權所有:杭州極點科技有限公司地址:杭州市下城區(qū)西文街水印康庭1幢西樓4樓 郵編:310004
服務熱線:0571-8513281985235193傳真:0571-85235193
客服QQ:496617775客服MSN:pmbiz1@hotmail.com
聯盟網站:硬質合金商務網 、粉末冶金人才網、粉末冶金書庫、注射成形網 、中國粉體網、粉體行業(yè)網上展、粉末冶金網上展
ICP證:浙B2-20100325
免責聲明:本網發(fā)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本網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原創(chuàng)性等。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充分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